人文社会科学在职硕士学习方式、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在职硕士与理工科在职硕士不同,其学习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别,因为它更注重理论思维和文献资料的分析掌控,并且相当多的时一间是通过阅读或是展开有针对性的社会调研与实地考察来积累令业知识。在此过程中,研究者一对己有的理论知识或新的发现,对时一代特性和社会动向进行概括与归纳,同时一结合自己的分析、思考,得出新观点、新的理论模式及资料的重新排列组合,进而产生新的理论架构,并以此形成创新性的研究结果。更重要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试图揭示人的活动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特征、社会组织结构运行的规律特征,进而凸显其学习与研究特色,体现创新性。
尽管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学习的在职硕士不以实验室及实证性的学习与研究为主,不可能在实验室里时一时一得到导师的指导,但也不可能仅仅是书斋性、书本性的学习与研究,他的视野应该是更为开阔的,学识应该是更为少’一博的。因为他一刻也不能离开当今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他会时一时-强化历史性视野,审视过去、现在与未来,他会紧紧捕捉社会发展的动向、紧扣社会的脉搏,他会以敏锐的嗅觉去品察人的价值观、信仰状况,同时一也体现出较强的时一效性、快捷性。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开展的各方面研究,也非常需要对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及人的自身特性进行实证性研究。这种实证性研究的方法和特点也是文科在职硕士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特性。文科在职硕士教育的创新主要包含知识创新与思维模式创新两个方面。这其中,知识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发现,即对十被掩盖或歪曲的史实以及未被发现的资料的重新发掘考证;二是填补,即对空白领域的开拓性研究以及对相对薄弱领域的深入探究;三是新说,即摒弃前人由十主客观条件而形成的习见,针对现实进行新总结和新探索。思维模式的创新是指突破固有思维的条框束缚,用一套全新的理论来阐释原来的问题,从而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新的思维模式有的是研究者一在头脑中酝酿形成的鸟托邦式的构想,但更多的不是研究者一凭空构建的,它还需要借鉴他人的思想成果或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原有的问题。这就要求在职硕士教育同容,而其规律性就内含着生态性。
样要宽视野、强基础、重能力。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现代学科分类越来越精细,学科边界越来越明晰;另一方面当代科学研究及社会发展、文化演进又需要学科交叉及科学性、实用性的整合,需要有综合性的策略推进学科的发展及科学研究。因而在职硕士教育应该既立足十学科性本身,又不断突破学科限制,突出交叉性及整合性,那么,从方法论的意义上推进这种交叉与整合,我们就必须探索新的,更加具有整体性、系统掌控性的研究方法,并形成最为合理、优化及有效的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在职硕士的学习研究还应该坚持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从而更好地突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进而展开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朱志敏研究员在谈到自己为文科硕士生讲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体验时一提到,这种课程多着眼十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理论方法,可以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有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一般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二是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中有普遍借鉴意义的方法;三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反映人类在认识自然、人类社会和人自身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视野、新观念、新思想、新理心‘火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对十在职硕士来讲,一是了解自己从事学习研究工作的最一般的规律,二是了解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三是了解人类知识的发展进步,了解人类社会最先进的思想及其观察方法。朱志敏研究员指出,自己作为非以方法论研究为主业的教师,之所以能在讲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时一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十其自身特别注重对授课方式的研究,他说:本人独立承担此课后,采取了教师主持、师生研讨的方式—也有人称为师生‘探究式’教学。这也是符合教育学中推重的所谓‘主体间性’教学的一种方式,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主持、评点为主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先由教师引导(介绍课程意义、内容、要求等),示范(头几次课由教师主讲,发放讲授提纲,学生讨论提问,形成一定的授课程序规范),学生自由选择讲授题目(每个学生自选一个题目,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两个学生共选一个通常是较大的题目,在教师引导下读书、研究、整理讲章和讲课提纲)。授课内容采取开放式,不固定,取决十教师每一轮授课事先预备的讲授内容和提供学生备选的题目(大部分逐渐会固定下来,但总会有增减、调整)和学生的兴趣(通常备选的题目要超出学生的选择)。有条件时一在授课过程中举办数次令家讲座。
从实际情况看,人文社会科学的思维与研究范式的拓展必然会受到自然科学进展的影响,并且在人文社会科学范围内也呈现出观念、方法和理论的相互借鉴与彼此融合的发展趋势。这要求现代意义上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更加突出学科的交叉性、整合性、有机性和系统整体性,其中不仅有人文社会各科学门类间的交叉、互补及整合,更有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各领域间的交叉、互补与整合。事实上,我们所体认的生态思维的方法论就是围绕这种学科的交叉性和整合性而展开的,这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进行有机融合而延伸的研究方法,但又必须紧扣对人的研究,对人的活动状态的关注而展开。当生态思维状况在人的活动和在职硕士学习活动中得到合理且有效的运用时一,就更加明显地体现出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及科学性。